北京地铁和大学的故事(一)
转自知乎专栏“轨道与城市”,作者 hat600,原文链接 https://zhuanlan.zhihu.com/p/20504704,转载授权:
后一篇:北京地铁和大学的故事(二)
首先需要提醒:本篇中包含大量的小道消息(未必注明),行文不但立场鲜明,而且不时流露出巨大的恶意,尤其是对涉及的大学做了大量负面描述。如有不适,请停止阅读,关闭本页面。
任何对官方态度的描述均为推测,未必代表官方观点。
引子
众所周知,北京有很多高校。但是有趣的是,虽然地铁很早就开始修,但经过西郊科教区的西颐线却一推再推,第一个正经路过大学校园的地铁线路,已经是 2002 年的事情了。2002 年开通了今天的 13 号线西段,经过不少大学;但是 13 号线沿线至今仍然有很多城中村,相邻的大学也大多是后门,大家相安无事。
等到 2003 年底八通线开通,一个不是那么有名的学校——北京广播学院——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,要求把这座车站(工程名称:定福庄)的名字改成广播学院。北京地铁也不是傻子,就专门问:你以后要是改名怎么办?于是广播学院出了一张不改名的承诺书(据说还是教育部出的)。
可这屁股还没坐热,2004 年广播学院就改名了。 当时北京地铁的站名管理仍然比较随意,没有意识到跟着改名会造成怎样的后果,这座车站就如校方所愿,顺利地改成了传媒大学站。
大概当时没什么人会想到,这个站开了个多大的坏头。
「企事业单位」
时间跳到 2008 年底。北京市规委公布了《北京市地名规划编制导则(征求意见稿)》。其中首次提出:
一般不以人名、企事业单位名称作地名。
北京有名或者无名的高校,大多数都是「事业单位」(虽然其余的是企业单位,也没差),这样一来就都成了一般不作地名的主体。
实际上即便是在此之前,2005 年公开征求意见(而且开设了网上投票)的 4 号线站名,也有两个很奇怪的车站。一个叫人民大学(工程名称:双榆树),另一个叫北京大学东门(工程名称:成府路)。虽然确实,人民大学这站,没法叫人民大学 X 门;但是为什么北京大学东门要叫「北京大学东门」而不叫「北京大学」呢?
当时有这样的小道消息:人大出具了一份红头文件(至于是谁开的,多大级别,并不明确),硬是把这站改成了人民大学。
不论这则小道消息的真假,人民大学和北京大学东门之间的格式差异,确实看起来像是发生过一些变动。规委最初并不接受人民大学这个站名,而后屈服于某种压力才把站名改过来,这样的可能是有的。而至于北京大学东门,可能性就很多了。
不管怎么样,2009 年初,上面所说的《导则》顺利地开始试行,北京地铁带着 3 个高校站名进入了现在的站名命名机制。
虎视眈眈的高校
接下来的戏码只有两种。一种是高校没有其他潜在的竞争者,顺利拿下站名。另一种是两所高校之间竞争站名,最后两败俱伤。
——是的,从 2009 年开始公示站名至今,尚未出现某高校在没有竞争者的情况下争取站名失败的情况。
而另一个现象是,市属高校获得了很大的话语权,一方面是他们的行政级别,而另一方面是市属高校往往远离高校集中区,没有人和他们抢。
2012 年,公示了 10 号线二期站名。其中出现了一个站,叫首经贸(工程名称:樊家村)。樊家村当然是个小得不能再小了的地名,但是和违反《导则》的「首经贸」相比,还是一个很好的选择。而规委对于首经贸违反《导则》的解释则是,使用周边的「首经贸北路」「首经贸南路」的名字命名——可这俩路名不就是企事业单位命名的?
2014 年,征集 6 号线二期站名后未经进一步公示便直接推出。其中出现了物资学院路站(工程名称:物资学院;命名预案名称:富河)。这一次,据说物资学院出动了整个领导班子。这个车站很明确,就是用路来起的;当然,仍然是明显的自欺欺人。
2015 年,公示了 14 号线中段站名。其中出现了北工大西门站(规划阶段名称:松榆;工程名称:北京工业大学)。与一些其他线路不同,14 号线规委介入车站命名比较早,因而从工程名称开始就已经改叫大学了;而这站很不幸,位于西大望路和松榆北路交汇处,离北工大路很远。为了「自洽」,他们又搞出来一个「西门」,不知道和北京大学东门有多少关联。
2016 年——是否会有「农大」命名的车站(工程名称:肖家河)?我们拭目以待。
还有争夺战
这种事发生了两次。
一次发生在 2010 年,当时公示了昌平线全线站名,有一座叫亢山广场的车站引起了附近同学们的注意。位于路北的中国政法大学昌平校区的同学们,和位于路南的中国石油大学(北京)的同学们,在网上开始了争夺站名的舆论战(题外话,那时候主战场还是人人网)。
昌平线二期 2015 年底才开通,那个时候的同学们,都已经毕业了吧——没毕业也没关系,由于方案调整,这座车站取消了。
还有一次发生在 2014 年,公示了 15 号线一期西延站名,位于京包铁路和规划双清路之间的清华东站成了争议的焦点。清华大学坐拥「清华园街道」之利,而且因为站后折返线伸入学校影响精密仪器实验,在此前规委召开的协调会上已经内定了这个妥协气息很浓的站名;而北京林业大学的同学们则抓住车站距离清华大门很远不放,也有一些同学以为北林正门外的区间竖井是地铁站,认为应该叫「北京林业大学」。由于是 Top2 和某普通 211 大学之间的争夺,因而不论有良还是无良的记者都偏向于北林。
最后,直到「清华东路西口站」的牌子挂出来,我们才知道结果——真是个「准确」(负面意义上的)的名字。那是规委从 2009 年至今唯一一次没有在网上公布站名公示结果。两座学校的能量,可见一斑。
尾声
也许是规委自己知道干不下去,在 2015 年 1 月公示的地方标准《北京市地名规划编制标准》(《导则》的升级版)中,移除了不以企事业单位命名的条款。不过这标准自公示至今未见正式公布,也许还有很多人反对吧。
注:
- 北京不接受企事业单位名称命名地名肯定要较上述《导则》要早(如 2008 年 10 号线一期部分车站),但没有找到具体文件证明此事。
- 2005 年的征集意见(及网上投票)中「人民大学」获得了较多的支持。还有当时采访路人,路人都不知道双榆树在哪的说法。
- 「首经贸北路」只在一部分地图上找得到,其他地图中这条路没有名字。在各大街景中看不到路牌。
- 昌平线站名 2010 年公示的结果中,二期的 6 站由于站名未定而暂缓命名。大约在 2013 年取消了其中 2 站,亢山广场站即为这 2 座车站之一。
- 清华东路西口站的公示较为复杂,规委为了使得「清华东站」更加站得住脚,将这座车站按照 13 号线加站的名称进行公示。13 号线加站在京包铁路西侧,而 15 号线车站在京包铁路东侧;如果仅考虑到围墙的直线距离,13 号线加站距离清华大学更近,而 15 号线车站距离北京林业大学更近
北京地铁和大学的故事(一)